7月13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以下簡稱“環保展”)在北京開展,會展由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主辦。青山研究院團隊帶著大家的提議參與在了其中。通過兩天的深入考察、交流,以及對所見所聞的研討,我們選了幾點重要的內容寫了這篇文章。
7月13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以下簡稱“環保展”)在北京開展,會展由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主辦。老朋友已經對環保展再熟悉不過了,至于新朋友,您大可以從“十九屆”、“北京”、“中國環保產業協會”這個關鍵詞判斷這個會展的不同尋常之處。環保展幾乎陪伴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整個歷程,每年有關環保產業發展的核心話題都會在這里被討論,參加環保展、把握行業最新風向已經成了大多數環保企業每年的慣例。熟悉青山研究院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主要產出針對環保行業的深度分析文章。但也有不少讀者希望我們能夠豐富內容,比如,關于行業里的重大展會,大家也希望我們能夠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來做一些獨特的觀察、提煉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這樣一方面可以給現場參展的朋友提供不同的觀察視角,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未能參展的朋友不錯過一些重要信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更加慶幸的是青山研究院收到了這次會展主辦方的邀請。所以這次環保展,青山研究院團隊帶著大家的提議參與在了其中。通過兩天的深入考察、交流,以及對所見所聞的研討,我們選了幾點重要的內容寫了這篇文章。正如今年以來大家在許多場合的所見所聞,這次環保展的焦點話題也是30·60雙碳目標。作為環保展的主論壇,2021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也在同期舉辦,在會上生態環境部、發改委、人大等部委的幾位官員均講到了雙碳目標對環保產業的導向作用。按照規劃,“30·60雙碳目標”將是一場根本上重塑中國經濟的改革。而且,就目前的推進來看,我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感受到,碳達峰、碳中和已成了中國最大的政治。至于環保產業與雙碳目標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環保產業正在半被要求半自覺地承擔起一種身份——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支撐產業。如果說雙碳目標是一個巨大的風口,那么環保行業一定站在離風口最近的位置。但事實上,當前的環保產業尚處在一種雙重身份下,一種是頂層設計中和大眾認知中實現雙碳目標的理想產業,一種是行業內部視雙碳目標為重大機遇而現狀尚不能支撐實現雙碳的真實產業。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雙碳目標對環保產業的最大影響在于,環保內涵的范圍和精細程度會得到一次全新的擴展。一方面環保產業要在綠色低碳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環保產業必須也要是環保的、清潔的、綠色的。在這個巨大的風口之中,技術革新將引來全新的市場。但是,最終什么樣的技術和企業才能享受紅利,尚待探索。“碳中和是環保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導向,但不是全部,不可盲目跟風。”“面向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是環保產業發展的根本導向,環保產業必須緊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在參展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即不管是官方還是企業,大家的動作都在瞄準未來,且落點都在創新上。不管目前行業的真實狀況如何,大家能產生這個共同認知是好的,因為這是行業向好發展的重要提前之一。和幾位山東籍環保企業的老板和高管的交流中得知,大家越來越感覺到未來的競爭中,創新能力將越來越重要。用創新來把握未來——可以說,這一理念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逐漸深化是行業這么多年來的巨大進步。很多領域看現狀是悲觀的,但是如果看變化看方向,就能看見未來、找到出路。因為環保產業發展了這么多年,雖然無一日不在混亂中,卻也無一日不在改變中。環保產業協會對這一點感觸最深,和主辦方的幾位朋友溝通,他們說這幾年來的工作做的越來越有勁兒,一個很直接的原因是企業的思路和理念在發生快速轉變,和協會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深度。這句話說得沒錯,但是目前環保行業里面的騾子和馬還處在同臺撒歡兒的階段,馬雖能跑但也只限于自身的領地,騾子差些但不會被馬搶了地盤。在參展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是,環保的市場還沒有打通,馬、騾子都還在各自的領地撒著歡兒,盡管大家各自都清楚誰是騾子誰是馬,但是因為領地相隔,馬暫時還不能不能把騾子甩開。地域限制的問題極大地阻礙了環保產業由騾隊向馬群轉變的進程。雖然現狀是騾馬共舞,但是騾子們整體還是希望進化成馬的。參展的過程能感受到,大家都在憋足了勁在成為馬、成為良馬,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的信號。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就是要構建良好的創新機制。產學研的概念已經出來很久了,但是各個部分是割裂開來的。科研機構沒動力、企業沒能力。這就導致,大多數環保企業很像是當下火熱的新能源造車,只是一個集成商,并不在原創層面解決問題。所以,未來環保產業要想由騾隊向馬群進化,必須構建奏效的機制。前面說到,雙碳目標讓環保產業再一次站在了風口上。事實上,環保產業過去幾年一直在風口上。這些年,環保產業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目標,得得到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機遇,但是仍然在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環保行業內涵的簡陋。在這次會展上,曲久輝院士談了一個意義深遠的話題——產業與技術需要深度融合。曲院士指出,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到了歷史關鍵節點,環保產業正在受到多重要求的合力導向。其中包含,打贏環保攻堅戰的需求導向、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創新導向、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環保企業以大并小的戰略整合導向、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機制導向、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導向。在這種復雜的形勢下,環保產業需要理性和正確理解碳中和目標下環保產業的變化——數量競爭向質量競爭轉變、工程競爭向技術競爭轉變、項目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未來10年,中國環保產業將在經濟結構調整、科學技術革命中發生深刻變革,沒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公司將受到市場的冷落。也就是說,環保行業內涵的簡陋與產業所承載的使命要求越來越格格不入。生態環境部從2006年開始編制發布年度《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至今已發布18次,累計發布先進技術1285項。但是,環保產業仍然是一個缺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自主打造的國際品牌、自主練就的運營絕活……的產業。中國有規模最大、需求最迫切的環保市場,也就具有最好的技術創新的土壤,但是始終沒有長出內涵豐富的環保產業。這種矛盾所產生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凸顯,產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是一個大課題。一場會展是一次行業的大型集會,深入其中總是能發現有價值的信息,但也因為有大量的信息在其中,很多重點會被忽視,尤其本次展覽是由環保產業協會舉辦,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關注和利用的。在本次會展同期舉辦的活動中,有一項是海外電力工程項目環保需求交流會,會議主要是為環保企業對接電建國際、中工國際、三峽國際等大型國企在海外項目中的環保需求的,這是協會首次推出的活動,參會企業都表示很需要。這個交流會其實響應了另一重大戰略 —— 一帶一路,因為疫情以及碳中和概念的火熱,很多人可能忘了“一帶一路”這件大事。當然,環保行業目前參與一帶一路的趨勢還不強,但是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環保產能必然會過剩,那時一帶一路地區的環保需求必然會增強。所以,這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不管是從的戰略層面還是行業的發展層面,不少環保企業是有必要布這個局的。這次會展的另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幾家隊級別的科研院所也搭建了展臺,深入到了行業當中,其中包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以及省級環科院等。這幾家院所不但亮相會展,還帶來了很多真家伙。這也是行業協會力推的一件事,目的是拉近科研院所與產業的聯系,推動環保行業技術創新與應用。單就一次表現可能說明不了什么,但是結合很多方面的一些細微改變,你會發現上層在構思一些改革,這是好事。為期3天的環保展結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還來不及細化,暫羅列如下:1、一個行業、一家企業最幸運的是正處在大變革時代,因為身處這樣時代中,即使成不了龍鳳,也見過了風浪;2、沒有問題的領域是不存在的,否則誰也沒有機會,不要以“順順利利”掙錢的心態做企業,結果會非常不順利;3、環保行業現在有很多問題,但仍在以每年25%以上的增速在增長,沒有理由不拼;4、很多時候,變革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這次會展包括近期的其他幾場會展中,都有形形色色的外來物種,很多環保民營企業正在面對外來者的巨大沖擊。